秦川点了点头:“死亡人数众多,这起案件影响重大。一定要加快进度,从各个方面入手。先从周边监控查起,看看火灾发生前后有没有可疑人员或车辆出入。对附近居民的走访要深入细致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”
就在这时,负责检查尸体的法医匆匆走来:“秦局,李队,初步判断死者均死于窒息,是火灾发生时吸入大量浓烟导致。但在其中一具尸体上发现了一些异常。”说着,法医递上一个证物袋,里面装着一小段烧焦的绳索。“在这具尸体的手腕处,发现了类似被绳索捆绑的痕迹,这一小段绳索就是从那里提取到的。”
秦川和李明对视一眼,眼神中透露出疑惑与警觉。“看来这起火灾没那么简单,很可能是有人蓄意为之。”秦川说道,“加大勘查力度,围绕这个线索深挖下去。”
陆川做出这些布置的时候,警方也在,消防队员也在。
如果仅仅是火灾现场的话,消防这边处理就完了,烧死了人的话,警方出具一个死亡证明,后续的事情就是属于民事纠纷了,跟刑事案件就不挂边了,但现在因为在尸体检查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人存在绑住额可能。
再加上初步现场判断,有可能是人为纵火,所以需要警方和消防队这边对现场进行联合检查。
火灾现场,消防与刑侦支队的勘查人员紧密协作,投入到紧张而细致的调查工作中。现场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灭火剂的味道,残垣断壁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凄凉。
消防部门的火灾调查专家张队长,身着防火服,手持专业检测设备,率先走向一处着火点。“大家注意,我们先从这处着火点开始分析。根据现场燃烧痕迹和残留物的分布情况,初步判断这是一处起始着火点。”张队长一边说着,一边蹲下身子,仔细查看地面上的灰烬和烧焦的物品。
刑侦支队的痕迹专家赵警官紧跟其后,手中拿着放大镜,对周边的墙壁和地面进行细致观察。“从墙壁上的烟熏痕迹来看,火势是从这里呈扇形向四周蔓延的,而且烟熏痕迹的高度和颜色变化,能反映出燃烧的强度和时间。”赵警官说道。
张队长用检测仪器对灰烬进行采样分析,仪器发出轻微的蜂鸣声。“这里检测出了柴油的成分,说明纵火者使用了柴油作为助燃剂。柴油具有较高的闪点和燃烧热值,一旦点燃,火势会迅速蔓延且持续时间较长。”张队长向周围的勘查人员解释道。
随后,他们来到第二处着火点。此处房屋的结构已被完全烧毁,只剩下扭曲的钢筋和破碎的砖块。“这处着火点的燃烧痕迹与第一处有所不同。”张队长指着地面上一片黑色的区域说,“这里的燃烧痕迹呈现出不规则的圆形,而且地面有明显的流淌状燃烧痕迹,说明助燃剂是液体,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有流动现象。”
赵警官在周边发现了一些残留的塑料碎片,他捡起碎片仔细查看:“这些碎片可能是装助燃剂的容器残留。从碎片的材质和形状来看,很可能是常见的塑料汽油桶。”经过检测,这处着火点确实检测出了汽油成分。汽油挥发性强,燃点低,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燃烧,大大加剧了火势的蔓延。
紧接着,勘查人员又来到第三处着火点。这里位于房屋的另一侧,火势蔓延的方向与前两处相互呼应。“这三处着火点的位置分布很有讲究,呈三角形分布,几乎覆盖了整个房屋区域。而且从燃烧痕迹和火势蔓延方向判断,三处着火点是同时起火的。”张队长分析道。
刑侦支队的李明站在一旁,神色凝重:“这就说明纵火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,很可能是多人协同作案。他们事先经过精心策划,选择不同位置,同时点燃助燃剂,使得火势迅速蔓延,让屋内的人来不及逃生。”
为了进一步确定着火时间和火势蔓延速度,消防勘查人员利用热成像技术对现场进行扫描。热成像仪能够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,并将其转化为图像。通过分析热成像图像中温度变化的梯度和范围,可以推断出火灾发生时不同区域的受热情况和火势发展过程。
“根据热成像分析,三处着火点在起火后大约3分钟内,火势就迅速蔓延至整个房屋,形成了大面积的立体燃烧。这种燃烧速度和范围,非一般火灾可比,进一步印证了多人纵火的推断。”张队长向秦川和李明汇报。
同时,警方的技术人员对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详细分析。他们利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对助燃剂的成分进行精确检测,确定了柴油和汽油的具体型号和来源。在对绳索等其他物证的分析中,通过纤维成分比对和痕迹鉴定,试图寻找与嫌疑人相关的线索。
“秦局,目前来看,这起案件性质恶劣,作案手法专业。我们需要尽快确定死者身份,排查周边可疑人员,从人际关系、经济纠纷等方面入手,寻找案件突破口。”李明说道。
秦川点了点头:“好,通知下去,加大调查力度。对周边居民的走访要更加深入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同时,加强与周边地区警方的协作,看是否有类似案件发生,争取早日侦破此案,给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。”
夜幕渐渐降临,火灾现场被灯光照亮,是几个勘查人员仍在忙碌。这起火灾命案的调查工作正朝着深入的方向推进,每一个线索都可能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