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颤着手拿起金莲。
“你…能不能把朕送过去……”
胤禛把头低得死死的。
他阿玛这已经气的说疯话了。
“丧权辱国……”
……
大清·咸丰时期
咸丰捂着胸口,眼睛瞪得溜圆。
喉咙里发出“嗬嗬”的气痰声。
然后身体一软,倒在榻上。
此刻殿里殿外已是大乱,几个太医连滚带爬一拥而入。
懿贵妃在御榻边吆喝:“不许乱,主子是急痛迷心,不妨事!”
殿中的太监宫女兵荒马乱的。
抬屏风、搬桌子挪椅子。
还有跪在地下看砖缝儿的,没事胡窜的。
几名太医,把脉的、推宫的、施针的,一阵忙乱。
懿贵妃皱着眉头,揪着手里帕子道:
“皇上怎么样了?”
把脉的太医擦了擦额头的汗,颤声道:
“皇上不要紧,是血不归心……”
“只是……只是……”
懿贵妃眼睛一眯,扶了扶鬓角。
身边的太监上前两步装作训斥慌乱的太监宫女,驱散了他们。
“皇上龙体不可有丁点差错,你们最好收了言辞模糊的那一套!”
太医连连摆手表示不敢,为首的太医低头颤声道:
“陛下大怒而形气绝,其血菀于上……人薄厥……偏风。”
懿贵妃脚下一软,坐在榻上。
几名太医将头按死在地上不敢动弹。
她看着昏厥的咸丰,脑子里一阵乱麻。
突然间,她想到了恭亲王奕訢。
一个人在混乱中作出的决定,是因为这个决定在他心中已经潜藏了很久。
只不过在平常中他有意不肯用罢了。
懿贵妃看着咸丰。
在那一片混乱之际,皇帝选择恭亲王奕訢来处理危局。
心中是否也有他念呢?
……
【清文宗·咸丰】
【军事成绩:太平天国起义,各地民族起义,第二次鸦片战争。每一个都有胜有败,但终究不能挽回局势。】
【评价D级·得一分】
【制度建设:咸丰虽平庸守旧,但在位期间也做些实事。】
【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,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。】
【同时,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的穆彰阿。】
【可以说在整顿吏治方面,其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、力度之大比雍正厉害。】
【但除此外之外并无什么建设性的制度改革。】
【政治腐败、国库空亏、民生凋敝、兵将腐朽的问题一个也没彻底解决。】
【评价D级·得一分】
……
季汉·怀帝时期
刘禅一指天幕,咧嘴道:
“这个朕懂,友情分。”
“最起码是做事了,总比彻底摆烂等死强。”
诸葛亮倒觉得,有时候在某种情况下,越努力越帮倒忙。
不过这话还是不跟皇帝说了。
他还没接触到这个领域。
……
大清·雍正时期
“呵……”
雍正只是冷笑一声。
弘历缩了缩头。
“英法俄……”
雍正闭目思索着。
“还是要知己知彼啊……”
弘历小声道:
“派探子,走海外汉人的路子,插进去。”
雍正睁眼斜睨他。
“可行?”
弘历抿了抿嘴,又道:
“原本不必这么麻烦的……但模样不同。”
“而且这事……得用自家人……也得蓄发。”
雍正又是冷笑一声。
“自家人……”
……
【民生经济:为了拯救财政,咸丰做出以下努力。】
【推广捐例,捐例包括捐纳与捐输,是清代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。】
【“捐纳”即卖官鬻爵。官民只要按照规定交银,便可得到某种官职。也可捐官衔、文武功名。】
【“捐输”是朝廷给予报效朝廷商民的奖叙。】
【咸丰元年、三年(1853)、四年(1854)、七年(1857)曾四次降价。除朝廷外,又准许各省开捐,以应军需。】
【咸丰三年,下令鼓励“劝捐助饷”,根据个人捐输银数,分别赏给盐运使衔、副将衔,或赏戴花翎,或赏给举人,一体会试。】
【在《捐输广额章程》中,对地方政府捐输的优待条件中规定,准许在各级科举考试中增加名额。】
【为了提高效率,咸丰应地方官的请求,命吏部直接下发空白凭照,由地方官自填,定期汇总上报。】
【从此,捐官捐爵成为一手交钱,一手发照的直接生意。】
……
炎汉·灵帝时期
刘宏一头黑线。
又指桑骂槐是不是?
“他这真的是努力吗?”
众人抬头望天,低头观地。
开捐、地方……啧啧……
只为没有中间官赚差价。
那后面你不爆炸谁爆炸。
……
曹魏·明帝时期
曹叡摸着下巴,百思不得其解。
“所以……”
你这跟培养门阀有什么区别?
乡绅、官身。
这土地到底姓谁?
……
【而为了用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财富,咸丰批准了臣子们铸大钱的奏议。】
【咸丰三年起,户部开始铸造当十铜大钱(即1枚抵10枚制钱)。】
【在此后的一年中,又添铸了当五十、当百、当二百、当三百、当四百、当五百,甚至当千的铜大钱。】
【除了中央的户部外,又有十三行省先后获准开局铸造大钱。】
【为了直接获利,各处并不全是开矿炼铜或进口洋铜,而是往往熔毁原值一文的制钱,改铸大钱。】
……
大清·道光时期
道光看着面前二子,神色复杂。
但终究还是没多说什么,只是苦涩道:
“捐官的人朕总不放心,他们追逐利益,心思一看便知。”
“其实通过科考做官的也不是没有不肖之徒,但毕竟头顶上有礼义廉耻,已经提醒就会有所改观。”
“而开捐,自康熙朝开创后几乎没有停止过。”
“属于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“但铸钱……”
道光长叹一声。
“你这是与民夺利啊。”
……
【咸丰四年二月初二(1854年2月28日)咸丰又批准了铸造铁钱,甚至批准了铸造当五、当十的铁大钱。是年九月,咸丰帝还批准了铸造铅钱。】
【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七(1853年4月5日)咸丰批准发行银票,即“户部官票”,面额有一两、三两、五两、十两、五十两不等。】
【是年十一月二十四(12月24日)咸丰又批准户部印制宝钞,即“大清宝钞”,又称“钱票”,面额有一千文、二千文、五千文、十千文、五十千文、一百千文。】
【除户部外,由户部监督的官银钱号,也发行了数量惊人的京钱票,面额有高达一万千文者。】
【这种近乎无成本的纸币,获利惊人。】
【如宝钞一张,工本费仅制钱一文六毫,造百万即可获利百万,造千万即可获利千万。】
【除了户部外,京外十六省区也开设官银钱局,发行“局票”。】
……
大宋·仁宗时期
众人只有一个想法。
你无敌了孩子。
你无敌了。
“他这是嫌铜的成本高然后换成铁,又嫌铁的成本高改用纸。”
张尧佐一脸茫然,道:
“他把货币当成了什么?”
从以重量为计的金属货币,发展到以数量为计的贵金属或金属货币,再发展到纸币,是一种历史的必然。
大臣们都理解这个道理。
而看清朝的经济规模和对外商品交换的总量来看,纸币的出现本非坏事。
但纸币的发行须有周密的设计。
其中相当数量的保证金及严格控制的发行额才是决定性原则。
可看咸丰一朝……
咸丰也罢,奏请发行银票、宝钞的官员也罢。
他们只是为了应付本无能力承担的财政开支,而滥发根本不准备兑现的大钱、银票、宝钞。
毋庸多言,如此无限量空头发行毫无保证的纸币,其后果必然是恶性通货膨胀,这与直接掠夺百姓无异。
……
【咸丰一朝,户部用白银与票、钞、大钱搭放的方式支付财政用度。】
【如兵饷,往往银、票对半,这实际上减少开支一半。】
【又如河工,银二票八,这实际上减少开支八成。】
【从咸丰三年一直到咸丰帝去世,清朝发行的大钱、银票、宝钞、京钱票高达六千余万两,占这一时期国库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九。】
【咸丰一朝,是清代历史上货币制度最为混乱的一朝。】
【而咸丰一朝金融体系的动荡,也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。】
【评价E级·得零分】
……
愚人节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