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秦时明月之政

第六百一十三章 乱楚

秦时明月之政 想吃就吃牛肉 6285 2025-04-12 12:31

  

  

齐王建心里明白,秦王平白无故的来送酒资,然后负刍就来求援,然后一向无利不起早的舅舅就极力主动,这一切未免也太巧了。

  但是既然是秦王的意愿,齐王建愿意给这个面子。

  反正整个齐国早晚也是秦国的,而且齐国出兵,魏国必然也会出兵,那就是有胜无败!

  现在出兵,一来给了秦王面子;二来减弱楚国威胁,在被秦国吞并之前,可以过些安生日子;三来增加土地城池,以后内附可以卖个好价格;四来嘛,也能出口恶气。

  这些年来,周边诸国没有不打齐国的,现在时机合适,齐王建也不介意出口恶气。

  齐国整军备战,在相国后胜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出兵以后,再加上秦国给齐国送完酒资,姚贾就直接回了秦国,根本没搭理楚国。

  一旁的魏景湣王终于下定了决心。

  出兵!

 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。以后的事以后再说,先顾好眼下。哪怕先出口气也是好的!

  但是从哪里出兵,魏景湣王和魏庸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。

  魏庸自然是想从自己的封地出兵,打下周边的城池,为自己的封地增加防御屏障,增加战略纵深,顺便得好处。

  但是魏景湣王又不傻,现在魏庸朝堂势力强悍,封地又大,声望也高,不能再让他继续壮大了。

  虽然魏庸表现的很忠诚,但是必要的权力制衡是不能少的。

  魏景湣王虽然心气没多少了,但是并不是说身家性命都不在乎了,只要一天还是大王,这权力就要掌控的死死的。

  说句不客气的,哪天真迫不得已要投了,这魏国谁卖对秦国来说是一样的,但是对于卖的那个人来说,可就大不一样了。

  魏景湣王虽然同意了魏庸领兵,却不同意魏庸从自家封地方与顺流而下攻徐州或彭城,而是大军集结在仪台顺流攻往相城,最终战略目标是城父。

  这打起来,魏庸是一点好处也捞不到,相当于给魏景湣王真就做个忠臣良将了。

  但是魏庸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,他极力主张出兵,现在魏景湣王已经同意,只是战略规划不同,他也不可能抗命而为,只是这心里,是更怨恨魏景湣王了。

  父子俩没一个好东西!

  老夫一生为了大魏兢兢业业,鞠躬尽瘁,可是你们父子两个都那么防着老夫,老夫一生都是为了大魏啊!你们内心真的不会愧疚吗?

  你们考虑的只是魏国的盛衰存亡,和你们王室的生死荣辱,老夫考虑的可就太多了!

  即便如此,你们父子这点信任也不给老夫,真是可恶啊!

  魏庸就这样怨气满满的领兵出征,他只能把怨气暂时发泄到楚国头上了。

  至于李园这边,可谓是势如破竹。

  李园率领大军过昭关后,一路摧枯拉朽,即便负刍作为最大仰仗的长江天险也完全没挡住多久。

  毕竟江东长江对岸的最重要的鸠兹、历阳、棠邑城、广陵城全在楚幽王的掌控中,四路齐攻之下,又占据兵力优势,负刍根本挡不住。

  做好了万全准备,有着充分船只和水战经验,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楚幽王军不过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跨过了长江,拿下了金陵!

  剑锋直指现在负刍和景氏的大本营云阳!

  眼见就要彻底完蛋,负刍已经急得跳脚了,好消息终于到了!

  在齐国相国后胜的建议下,齐王建力排众议,在楚幽王出兵以后,悍然令后胜亲率十万大军,出阳关攻向楚国东北。

  而魏景湣王在魏庸的力劝之下,也是悍然出兵八万,由魏庸领兵,自仪台出兵,直攻楚国北方相城。

  这还不止,嬴政也凑了凑热闹,起兵八万,陈兵在上蔡和楚国接壤的一线,故意搞出动静,更是吓得楚幽王胆战心惊。

  楚幽王面对此危局,气的拔剑击柱,君王愤怒的咆哮在宫中响彻云霄,吓得殿内所有人死死贴在地上不敢动弹,生怕被暴怒的楚幽王看到。

  此时的楚幽王就像一头愤怒至极,还受了伤的猛虎。

  愤怒和恐惧的情绪掺杂在一起,让他暴跳如雷,但是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。

  面对眼前的情况,负刍的事也只能暂且放在一旁。

  楚幽王不得不退,必须先挡住魏国齐国,还要重点防御秦国!

  楚幽王可不敢赌秦军会不会也趁机南下。

  他可不信秦国是来帮他的,且不说秦国什么回复也没给,即便明确表示来帮他,楚幽王也绝对不敢信。

  假道灭虢这个道理,没有人不明白。

  楚幽王非常果断,急令李园,放弃江东已经拿下的城池,放弃金陵,放弃长江,放弃了所有战果。

  除了守住对岸的四座关键城池和重要渡口,其他的都放弃了。

  李园大军一路退到昭关,派一支精锐守好昭关,防止负刍内外勾结,亦或袭扰后方。

  然后大部队分兵两路,一路由李园亲自带兵抵御齐国,一路由昭氏昭珩升任为莫敖,领兵抵御魏国。

  最后就是楚幽王最恐惧的秦国,楚幽王咬着牙,在能掌控的地方尽起丁壮,凡是十五以上,五十以下男丁,尽皆征召,又硬是起兵十五万人,全部去准备抵御秦国。

  而且需要兵分两路,一路由屈氏屈辞带领,奔赴期思县,一路由项燕带领奔赴巨阳,准备随时应对秦军。

  齐国魏国的趁火打劫气的李园大口呕血,大事将成,这两国怎么会突然出兵?

  齐国什么时候也这么积极出征了?

  他齐国就不说了,你魏国难道不怕秦国趁机直接灭了你魏国?

  完了,一切都前功尽弃了。

  李园都一把年纪了,还要军旅奔波,受了这个刺激差点儿就起不来了,但还是咬着牙做好一切规划,回守昭关稳住江东形势后,马不停蹄去抵御齐国。

  负刍为之大喜,想不到求援真的有用!现在有救了!

  不过负刍不傻,天底下没有帮着外人打自己人的,若是真的这么干了,自己将失去一切民心,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和希望可以夺得王位了。

  但是毫无动作也不行,秦国现在貌似有动静,但是什么也没说。以秦王出师必要有名的风格,秦国绝不会真正出手,现在看着有动静,实则反而不会有危险。

  恰恰相反,秦国若是风平浪静,那才是真的危险,说明是在酝酿着狂风暴雨,一旦出手便是石破天惊。

  再者说,以如今的天下形势来看,秦国现在对楚国出手是弊大于利,还不如继续坐视三国纷争内乱。

  综合来看,秦国绝不会出手,只会用一些小动作左右局势,却不会真正大举进兵。

  那么如果秦国巍然不动,只靠齐国和魏国,不可能大胜楚国,最多占点小便宜。

  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趁机争取一些优势,那么等齐国魏国退兵,自己还是挡不住楚幽王的进攻。

  再者说,是自己向齐国,魏国求援。齐国,魏国也是打着拨乱反正救援自己的名头出的兵。

  虽说这个名头只是一个理由,大家全都是心怀鬼胎。但若是自己坐视不理,到时候扛不住好大哥的进攻,再去求援,还会有谁支援?做事不能面子上都过去不去。

  负刍再三思虑,选了个折中的法子。

  现在进攻江东的大军都已经撤退,好大哥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应对秦齐魏三国上,自己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压力。

  但是绝不能跟过去,无论打谁都不是。

  现在最适合的是稳步缓缓推进,收回被李园夺回的城池,顺便拿下一些关键地区,保证稳住阵脚。

  但是也绝不狠命进攻,更不能直冲寿春,以免逼得好大哥鱼死网破。

  只尽量收回一些地盘,稳固住防御就足够了。

  负刍打定主意,就开始慢慢进攻,收回了昭关以东所有城池,不费一兵一卒收回了金陵,负刍抓紧时间修建长江防线,还小进了一步,把长江西岸的历阳,这个小小的桥头堡也拿下了。

  即便是负刍也不得不心中暗自赞叹自己好大哥的果决,在决断这一块,他自认真不如自己这个大哥。

  为了不和自己多做无用的胶着之战,避免被牵制掣肘,竟然直接放弃战果,只守住关键点。

  负刍犹豫再三,还是放弃了攻打昭关,且不说昭关乃是出了名险要关隘,易守难攻,刚被大杀四方的负刍没有能力强攻昭关。

  即便可以,现在也不能打。

 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辱。

  帮着外人打自家兄弟,那是万万不能做的。

  才怪!

  负刍虽然放弃了攻打昭关,放弃了直攻寿春而去,但是却毫不犹豫的得寸进尺,在拿下历阳后,毫不客气的猛攻江东长江对过的鸠兹,棠邑城,广陵城三座重点战略城邑。

  此番被势如破竹的推到金陵,就是吃亏在长江天险对过的重要城池全在好大哥手里,这才导致长江天险根本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,在四路齐攻之下直接就被攻破防线。

  可是只要拿下这四座战略城邑,后面仰仗长江天险,以金陵为后援中枢,好大哥再想轻易攻过长江是不可能了。

  而且经过这一场大乱战,短时间内好大哥也没有实力再起兵攻来了。

  负刍是一点也不客气的对好大哥进行雪上加霜,至于楚国的利益?

  那是楚王的事。

  什么时候当上楚王,什么时候才有资格考虑。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