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秦时明月之政

第六百零九章 不能就这么算了

秦时明月之政 想吃就吃牛肉 6127 2025-04-12 12:31

  

  

停战这段时间,楚幽王找准了关键问题,那就是政权合法性的问题!

  他早就把有关他身世的谣言,整理清楚了所有漏洞和不可能,全力传播整个楚国,乃至天下。

  虽然说造谣的张张嘴,辟谣的跑断腿。

  但是负刍的这个谣言实在是漏洞百出,若是楚幽王已经死了,无人澄清,自然就默认了。

  可是现在楚幽王还没死,楚幽王毕竟是楚王,在他不遗余力的澄清下,效果还是有的,起码不是一边倒的舆论了。

  他又稳住了自己的政权合法性。

  他的血脉没有问题,政权合法性就没有问题。

  既然他的政权合法性没有问题,那么恶意传播这条谣言的负刍,就是蓄意谋反,再也不是什么拨乱反正!

  楚幽王澄清这件事太重要了,一方面稳定了一下普通平民之心。

  另一方面,让那些装傻的,暗地里观望的封君和贵族也没有了其他的理由继续观望和反叛。

  封君和贵族当然一开始就不信这个谣言,只是有了这个谣言就有了正当观望和反叛的理由,毕竟对楚幽王不满的人太多了。

  而寻常平民不了解其中内因,在贵族的裹挟下,自然会心怀疑虑。即便是楚幽王自己的底层军士和治下之民也是有着忧虑,没什么战心战力。

  但是事实澄清之后就不同了,一切都是负刍的阴谋,是负刍为了造反散播的阴谋!

  这种情况下,楚幽王要求各地封君,贵族,官员勤王的命令,各地就再也没有了说不的理由。

  而楚幽王也一反常态,不再那么强硬残酷。

  承诺一切都既往不咎,只要现在愿意听从命令的,那就还是他的好忠臣。在平定负刍的叛乱中表现良好,立下功劳,他也绝不吝惜赏赐。

  楚幽王更是彻底放弃了景氏和江东所有忠诚负刍的贵族,放出话要灭掉他们,并且用他们的一切赏赐有功之臣,赏赐所有军士。

  和负刍早就绑死的人,自然是不可能再投楚幽王了,以楚幽王的人品,即便承诺放过他们,他们也不敢投。

  造反这种事情是不存在投降的,只有成王败寇。成了荣华富贵,败了死全家。

  楚幽王自然也明白铁了心造反的人不可能再回来,即便回来他也不敢用,也完全不想用。

  所以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当做了激励人心的肥肉,吊着所有观望的人。

  意思非常明确,只要跟着寡人灭了逆贼,那么这么大一块江东,就都是你们的,这足够让所有人都吃的满嘴肥油了。

  自古利益动人心,这巨大的利益足够让观望的人心动了。

  至于楚幽王不得人心?

  嗨,没利益自然是不得人心,若是有了利益,那大王自然是英明的!

  这一招很好,并且还是负刍不能学的招数。

  各地观望的封君,只是观望,最多出工不出力,让他们直接反叛,他们是万万不敢的。

  江东小而贫瘠,而楚幽王占据大片核心腹地,负刍不可能对自己这边的人说,只要拨乱反正就把支持楚幽王之人的封地分给功臣将士,这是负刍做不到的。

  而且,这话若是说了,那就是把大多数人逼到了对立面,是绝对毫无胜算了。

  楚幽王在放弃景氏的同时,又在大力的拉拢屈氏和昭氏,承诺愿意将江东之地最好的地方都给他们,让他们瓜分景氏。

  屈氏和昭氏自然心动了。

  老牌贵族的基本操作就是脚踏多条船。

  和秦国打好关系是必须的,但是在秦国打来以前,先多占据好处也是必须的。

  毕竟秦国不是还没打过来吗?万一秦国打不过来呢?那家族自然还是要发展壮大的呀!

  即便打过来了,家族也是要求发展壮大的!

  再者说了,掌控的地盘儿越多,即便是卖的时候也能卖出更多更好的价格呀。

  实力越强,也就越能有更多的转圜余地。

  屈、景、昭三家,虽然同样出自楚国王室,但是几百年下来,早就谁也不认谁了,平日里在朝堂上的政治斗争,就已经是你死我活。

  近几十年,景氏和春申君合作亲密无间,风头无两。与之相比,直面秦国越发衰败,越发危险的两家,自然也是更为嫉恨景氏。

  现在能够有机会落井下石,趁火打劫,他们自然是愿意的,而且是相当愿意。

  如果可以将家族势力移向东方,远离秦国,那就更是再好不过了。

  对此两家不能不动心。

  楚幽王这一招,是典型的强己弱敌,不止是争取强大助力,还顺带手削弱了昌平君,对昌平君也造成了重大打击。

  昌平君得到最大的支持就是这两家,也是因为这两家和昌平君亲近,许多临近大秦的小家族才愿意投靠昌平君。

  可是这两家又跟随在楚幽王麾下了,昌平君一瞬间就基本丧失了争夺王位的能力。

  若是楚幽王赢了以后,他也就只有逃奔秦国,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这一条路了。

  同样因为楚幽王澄清了身世,现在大秦还真没有理由继续插手。

  毕竟现在的情况是负刍谋反,楚幽王是在平叛了,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支持负刍还是支持昌平君,怎么都是说不过去的。

  楚幽王为了表示出和秦国友好的态度,为了不给秦国出手的理由,甚至都没把昌平君算进叛乱里面,对外说的是昌平君被蒙蔽,只要及时回头,一切既往不咎。

  毕竟都是兄弟呀!

  就在这种情况下,楚幽王派出了使臣和大秦交涉,然后出了一手妙棋。

  楚幽王请求嬴政出兵助楚国平叛!

  现在这情况嬴政也不可能硬咬着牙说楚幽王血脉不正,这太毁名声了,得不偿失。

  这一下嬴政更没帮助昌平君的理由了。

  毕竟楚国官方请求秦国派兵平叛,那么要么不帮忙,如果帮忙也只能帮助楚幽王,帮昌平君算什么?

  可是既然楚幽王得位合法,那大秦就没有出兵的理由了。

  甚至不帮忙都有点儿说不过去,因为大秦一开始帮助昌平君可是打着一衣带水,拨乱反正的名头。

  至于打着帮忙的名义趁火打劫,那自然也是绝对不行的,太毁名声了,得不偿失,而且会打乱整体的战略规划。

  现在魏国和齐国还没吃下呢。

  真要趁火打劫,楚国同仇敌忾之下,也未必那么容易,如果不能一战功成,那就没必要为了蝇头小利毁了名声。

  想要灭楚,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

  嬴政现在就在跟吕不韦和尉缭商议,楚国的这种情况,楚幽王已经占据了巨大优势,大秦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。

  而且也要考虑昌平君的想法,在昌平君失去大部分人的支持以后,他还会不会继续硬抗,亦或顺势就坡下驴,这颗棋子还有多大的价值。

  虽说即便楚幽王平了战乱,楚国经过这大半年的内乱也是元气大伤,而且这几年是一直病上加病伤上加伤,但是嬴政还是感觉有点儿亏。

  吕不韦和尉缭都是清楚知道情况的,嬴政单刀直入,率先开口:“两位爱卿,寡人得到消息,屈氏和昭氏已经再一次向楚王表示了忠诚,现在楚王已经获得了楚国大部分封君的支持。”

  “以南武君小小的江东,绝对是挡不住的,至于昌平君,如果大秦不出手,他已经无足轻重。”

  吕不韦尉缭二人沉吟一二,吕不韦捋了捋长须,深沉一笑说道:“楚国若是一直乱,那自然是更利于大秦,既然我大秦不适合出手,可有的是别人适合。”

  一语点醒梦中人,嬴政瞬间领会。

  嬴政笑着点了点头。

  尉缭在一旁接着说道:“如今我大秦出兵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顺,但是若魏齐出兵,就和我大秦没有关系了。”

  “我大秦依旧坐山观虎斗,静待坐收渔翁之利足以。”

  “臣建议大王派姚贾出使魏国齐国,以重礼厚贿魏庸和后胜,再派人提醒南武君,让他派人向魏齐求援。”

  “在楚王平乱之时,让魏国齐国趁机攻楚,此二国绝无不愿。三国本就仇深似海,齐国屡被楚国夺城抢地,魏国也被楚国趁火打劫。”

  “这两国先前不愿出手,不过是顾忌我大秦罢了,现在大王只要表露出态度,两国绝不会放过趁火打劫楚国的机会。”

  嬴政点头认可,这正是他心中所想。

  寡人既然为了名声不方便出手,那就暗示别人出手,魏庸不敢不从,魏景湣王也不会不从。

  魏国本就想要趁火打劫,借楚国而强自身,先前不动手,他怕的只是给秦国做嫁衣裳罢了。而且还能出口气,憋屈那么多年了,有个出气的机会可不容易。

  至于齐国,齐王建绝对听话。

  对于楚国,齐王建的态度本就是可打可不打,现在既然秦国希望他动手,而且魏国一起动手,那打一打也可以。

  再者说,这本身就是占便宜的事,还能出口气,怎么都不亏。

  仇家家里内乱,可以趁火打劫,是最让人心情愉悦不过的一件事。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